开上新能源车之后,如何摆脱“充电焦虑”?
充电桩避免陷入又一轮的泡沫式扩张,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出行大业才有真正到来的可能。
现在正处在高歌猛进的特斯拉,是否能够冷静下来,心怀敬畏之心,尊重“安全至上”的产业基本逻辑,才可能避免像自己Model3一样在失速狂奔之后翻车。
可以预见的是,凭借半年交付1万辆的出色战绩,理想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并不代表其高光时刻来临,相反仍要把活下来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可以预见的是,在市场格局变化、中央对于新能源汽车2022年补贴停止和车企普遍“鸡蛋不放一个篮子中”的现状下,这场电池厂商纷争将会愈演愈烈。
至于准备“停摆”半年的拜腾,是被传统车企收购,重获新生;还是进行内部改革,像博郡一样进行技术变现,卖身还债,一切还都难以预料
在新基建的风口之下,新能源不是第一个开始崛起的产业,未来高科技的产业都将有巨大的发展希望,这就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根本动力所在
那些行动缓慢的全球的大牌车企们已经悄然转身,带着这些工艺成熟,品质稳定而又价格喜人的新电动车型杀入这片蓝海。狼群都来了,留给我们这些跨界造车的新势力们,时间和机会确实不多了
技术领先、性能卓越以及超越当前市面上现有品牌的优越智能体验,这几乎成为苹果新车必须达成的目标,而且还会随着造车时间表的拖延,不断抬高大众的心理期望。
2019年末2020年初,受到疫情的影响,车企和汽车经销商体会到了线上渠道的重要性,也明白线上线下结合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大方向,这对汽车之家来说是一个与汽车经销商握手言和的机会。
如果再成长不起来,张维迎先生那句“创新是不可见的,产业政策会败给无知”将会成为现实,未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经济动能转换亦将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