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爱奇艺、B站,三巨头动漫之争
市场是残酷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能肯定的是,夯实自身优势,补足自身不足,加速构建核心护城河,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对于VUP而言,不能只专注于盈利而忽视了技术的内核发展与“中之人”的培养教育,看得到他们变现时的狂欢也应该看到其背后人设的塔西佗陷阱,有关虚拟的路还要走很远。
2017年,韩国漫画产业的销售额达到了63.08亿元,相比2016年上升了10.9%。但漫画企业的数量(7172家)比2013年(8520家)减少了1348家。
可以看出,VTuber虽然是以直播起家,但在市场中也逐渐与虚拟偶像的功能靠近。而这次拿出的虚拟主播电视剧,则是进一步向VTuber的发展未来进行尝试。
回顾这10年,日本动画产业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全新的格局。十年间,电影、网络配信、包含数字商品的商品化衍生市场、海外市场、live娱乐这5大板块得到了增长。
回顾近几年,阅文集团在动漫领域的布局越来越深入,“阅文+动漫”也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他网文公司呢?
无论是成熟区域还是成长型市场,探索更高效的全新创作模式,在内容、市场化和运营方式上全面创新,都是内容产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2013年前后,纸媒滑坡引起漫画杂志销量大减,互联网开始影响漫画产业,有妖气、腾讯动漫、网易漫画等漫画平台先后兴起。资本也开始关注漫画产业上下游的公司。
2017年的腾讯动漫创作者大会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漫创作者的聚会,腾讯动漫基于生态而产生的价值逐渐显现,「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的朴素逻辑也得以展现。
富坚自己也曾在访谈中提及过,自己对于漫画创作的技法一直都有做理论上的总结,而这中间的理论来源不仅仅是前人的漫画,更多的还来自于电影、小说、甚至绘画艺术创作的理论。
巨头资本给国漫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导致了作品制作人话语权的弱势,长久下去,实难有具备深刻人文价值的佳作出现,届时涌现的有可能只是商业化的快餐产品。
现在的日本漫画已经脱离了现实,为了供那些死宅YY,塑造出一个个现实根本不存在,胸大无脑只会卖萌的女角色,再加上一些人气声优,立即就能圈死宅的钱,在这么一个趋势下日漫出精品的概率日渐下降是不言而喻的。